文/夏熙

2018年11月,武汉徐东销品茂金逸电影院。一个无人售货店的开业,迅速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,排队者络绎不绝。消费者只要刷脸进场,扫码支付,就能选购自己喜欢的商品。

据悉,这一无人售货店系国内娱乐新零售品牌我来配旗下产品,也是国内影院系统首批无人售货店之一。该店上线仅三个多月时间里,已有近万名注册会员,吸引了数十万人次的购物流量。

“新零售正在重构娱乐场景的人、货、场,其背后,是千亿市场的巨大风口。”我来配品牌创始人、武汉泓邑甜言物语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嘉纯自豪地表示。

大趋势,娱乐新零售迎来千亿风口

“未来的十年、二十年,没有电子商务这一说,只有新零售这一说。”自马云提出新零售一说,新零售迅速在全国燃起熊熊之火。而今,这把火很快烧到了娱乐场景。

张嘉纯介绍,所谓娱乐新零售,是指聚焦于影院、KTV等娱乐场景,以娱乐为主题的销品新零售。通过运用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及线上线下一体化模式,重构娱乐主题空间的人、货、场,进而重塑娱乐消费业态结构与生态圈,是娱乐业与新零售业的有机融合和全面创新。

因为娱乐基因和新零售基因的融合,娱乐新零售正爆发出极大的市场潜力。其背后,是高速增长的娱乐、精神消费需求。

据统计,2018年,全国电影总票房为609.76亿元,同比增长9.06%,城市院线观影人次为17.16亿,同比增长5.93%。观影消费继续保持着向上向好局面。

但对于众多影院而言,票房只是“流量入口”,其背后还有庞大的卖品零售市场。

以2018年国内观影次数17.16亿次、人均相关购物消费15元来测算,单影院市场就达257亿元。若再覆盖KTV、高校、酒店等其他文化娱乐场景,市场规模将达千亿。

与此同时,据《2018泛娱乐产业白皮书》显示,2017年泛娱乐核心产业产值约为5484亿元,同比增长32%。

“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娱乐场景的高频流量,决定了娱乐新零售不仅市场规模庞大,而且增长潜力强劲。”张嘉纯坦言,既属于娱乐,又属于零售的娱乐新零售,将会逐渐形成以电影等文化娱乐为主题,以新零售为支点的庞大文化消费生态。

深痛点,新零售为娱乐场景赋能

尽管娱乐新零售市场潜力巨大,但又是一片亟待开垦的处女地。

业内人士透露,在影院渠道,当前中国票房的增长速度依旧跟不上银幕的增长速度,且电影放映的毛利润率0-15%之间,很难支撑越来越高的运营费用,影院卖品零售,已经成为影院票房之外的重要利润争夺。

然而,传统的影院零售思维,又深刻地制约着影院零售的发展。而且不仅影院,许多娱乐场景都存在着很深的痛点——

消费者的需求在升级,但许多娱乐场景的终端零售服务却始终跟不上;新零售的技术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,许多娱乐场景的终端零售却还停留在传统状态;行业竞争不断扩大,商业大佬频频跨界打劫,这些娱乐场景弱小的终端零售能力难以与之抗衡……

“一方面,体验场景差、产品品相低、消费选择少、品牌感受弱,使得消费者消费起来并不快乐;另一方面,低坪效、低人效、低品效、低粘性、低利润、低品牌等劣势,更让经营者经营起来毫不顺心。”一位影院卖品部负责人感慨。